当前位置: > AG贵宾厅游戏 >

国学“修魂”关键:正视世界,保持文明主体性

发布者: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22 10:15 浏览()
在10月1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中,主持人何洁、复旦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院长张维伟教授、复旦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范永鹏教授聚焦中国国会的第二次世界,对国学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定魂”进行了深入剖析。如何分解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措施。要谈国学的“定魂”,首先要了解国学的历史脉络。在节目中,张维伟教授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东方主义”将中国归类为“没有生命的文明古国”和依附于西方视角的“远东标本”;后来的《汉学》虽然致力于研究中国第一部经典,但始终怀疑“中国难以现代化”;冷战后兴起的“中国研究”深受西方意识形态和“历史终结”理论的干扰,其研究方法完全建立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上。这三个历史时期恰恰凸显了中国研究长期缺乏“中国主体性”的问题。 “中国的变化正在重塑这种格局。”张维维教授表示,过去在讨论文明互学时,我们常常陷入“以西方为标准答案”的误区,甚至出现“毁紫禁城建白宫”的极端想法。如今,随着自信心的增强,中国终于可以正视世界了。这种“不迷失自我”的态度,正是国学“灵魂修复”的核心。张维维教授补充道,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价值在于,它不再是单向的“解读”,而是双向的平等理解。这 ”主持人杰提出的“镜子视角”只是解释了这种双向认知的含义。他说,外国学者如何看待中国,本质上是他们自己文明和视野的反映。通过这些解读,中国可以清楚地了解世界各国文明的逻辑,实现“知己知彼”。范永鹏教授进一步表示,关键是:一个人的学问和文明的底层是“竞争”。 只有保持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在交往中不被同化,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避免“中国中心论”的陷阱,真正构建独立的知识体系。主编:周文飞 主编:张青
分享到